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驚!!42歲男性骨質密度不如70歲阿媽


男性雄壯威武英挺強壯的形象,在骨質疏鬆的潛在威脅下,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男性無法逃避骨質疏鬆的侵襲
黃先生,今年44歲,最近到筆者的骨質疏鬆症門診做骨質密度的追蹤。黃先生在兩年前(42歲)即曾就診過,當時經過DXA(檢查骨質密度的標準儀器)檢查後,發現黃先生骨質密度的T score只有-3.0,兩年過後的今天也絲毫沒有改善。T score是評估骨質密度的標準,低於-2.5就符合骨質疏鬆症的標準。在他前面看診的兩位70歲以上的阿媽,T score都高於-2.5。換句話說,黃先生的骨頭比這兩位阿媽還要疏鬆得多!這會是特例嗎?恐怕未必!


上週在一場有關骨質疏鬆症治療的討論會中,有一位醫師(58歲)提到他個人就有骨質疏鬆症,而且前不久才因為意外而造成壓迫性骨折,疼痛難當。類似這兩位男性的情況,在現今社會中恐怕並不罕見。事實上,一個2009年的研究就發現,約有1/4的男性在一生當中,必須承受骨質疏鬆症所導致骨折的折磨


骨質疏鬆是多種原因所造成的疾病
以往,骨質疏鬆被視為停經後女性專屬的老化疾病,當今所有針對骨質疏鬆症所研發的藥物,即針對白人女性這個族群做為研究的基礎。但是,近年的諸多科學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症專屬於某個族群、由單一因素所引起的舊觀念早已過時了。男性,甚至是中年男性,被診斷出符合骨質疏鬆症的,並不在少數。當今這方面領域的專家相信,骨質疏鬆症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所綜合呈現的一種多面向的疾病除了年紀、遺傳與賀爾蒙退化之外,氧化壓力、慢性發炎、過高的血糖、代謝症候群、營養不足、缺少運動的生活形態以及日曬時間的減少,都在加速骨質流失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雖說如此,但大部分的醫生對此的認知仍然不足,遑論一般社會大眾。也因為這樣,男性的骨質疏鬆通常比女性更晚被發現,而且往往是在已經非常嚴重、甚至發生骨折之後才被診斷出來。


以前面提到的黃先生為例,他吃素吃了20年,並未補充飲食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平時的活動也皆屬靜態,而身高170公分的他,體重只有54公斤,BMI值只有18.6,明顯偏瘦。所以黃先生雖然不菸、不酒,生活又很規律,但骨質疏鬆照樣找上了他。


防治骨質疏鬆不可只靠藥物
當前醫界是使用藥物並輔以鈣的補充,來治療骨質疏鬆症,身為積極防治骨質疏鬆症的醫師,我坦言這種方式絕對不夠完整。尤其是這類藥物,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就以最常被使用的雙磷酸鹽(如福善美等)來說,雖然可以改善骨質密度,但卻破壞骨質的「再生與破壞」循環,並進而影響骨頭的強韌度。當然也有其他可以同時減少骨頭破壞、又能增加新骨生成的藥物,但副作用還是難免。在此同時,健保對於這類藥物的給付又有著嚴格的規定,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可以開立的。

但難道一定要靠藥物才能防治骨質疏鬆嗎?當然不是!前面說過,骨質疏鬆症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所綜合呈現的一種多面向的疾病,因此,防治骨質疏鬆也必須從多方面著手。

以下是多面向防治骨質疏鬆的要訣:
A.規律的肌肉強化運動
每日步行一萬步、可以爬樓梯就不要搭電梯等,除了強化心肺功能以外,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也非常重要。

B.有時間要曬曬太陽
可以促進皮膚中膽固醇轉換成維生素D。

C.避免發炎性飲食
儘量減少動物性脂肪及燒烤煎炸的食物,代之以新鮮蔬果及五穀雜糧等低升糖指數(GI值)。

D.補充足量的礦物質與營養素
以下是七種強化骨骼、預防骨質疏鬆的礦物質及每日建議有效攝取量。其中某些元素在綜合維他命中就可獲得,鈣與維生素D就必須額外再補充。

1.鈣:每日1000 ~ 1200 毫克
2.維生素D:每日2000毫克或以上(根據缺乏的程度來調整)
3.鎂:每日200~800毫克
4.維生素K:每日2毫克
5.矽:每日5 ~ 10 毫克
6.硼:每日3 ~ 9毫克
7.鋅:每日15~30毫克


另外,像是富含Omega 3脂肪酸的魚油、薑黃素和白藜蘆醇等,除了會在抑制慢性發炎的層面,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以外上,同時也會對人體產生其他生理促進的效果。其每日的建議用量如下:
1.Omega 3脂肪酸:EPA 每日1400毫克及DHA每日1000毫克
2.薑黃素:每日400毫克
3.白藜蘆醇:每日250毫克


綜合上述,簡單的結論就是,骨質疏鬆並非女性專屬的疾病,男性同樣也會面臨它的威脅,而要成功防治骨質疏鬆症,必須整合藥物、營養素及生活形態的調整,始能克竟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