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記住,沒檢查毒素前,千萬別減重!


請小心!任意或過於快速的減重,很可能造成身體二次中毒!


減重前要做縝密的檢查
當你(妳)找醫師幫忙減重時,除了填具疾病史、家族史、飲食與生活習慣相關的問卷外,醫師還會測量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腹圍、臀圍、體脂比、血壓以及做一些生化檢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與腎功能等),目的除了要讓減重者瞭解自己的生理狀態之外,還可以做為減重前後對照的依據。但是,這樣就夠了嗎?


不!減重之前最好能檢查一下身上的毒素。


人體會累積來自環境中的毒素
環境中的有機毒素,像是PCBs、HCB、DDE等,我們統稱為持續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POPs會藉著食物鏈、飲水、皮膚等各種管道進入人體,傷害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神經精神系統。更可怕的是,除了直接與立即的毒性作用之外,POPs後還會產生後續更長遠的影響。


由於本身是脂溶性的,POPs進入人體後會很快的與脂肪結合,然後儲藏在腹部與皮下這些部位的脂肪中。因此,體內所累積的大量脂肪,不但像是一個持續對外噴發促發炎激素的火藥庫,更像一個充滿化學污泥的大染缸。




減重會讓累積的毒素釋出
當我們減重時,儲藏在脂肪中的POPs就會隨著溶解的脂肪進入血液,造成人為的二次污染,而且體重減得愈多、愈快,汙染的情形就愈嚴重。中年以後的人因為累積的毒素更多,所受到的傷害可能更大。美國的CDC(相當於台灣的疾病管制局)就將這些環境毒素的監測列入「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測評估」(簡稱NHANES)之中,提供醫師在幫病患減重時,能對這些體內累積的POPs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提高警覺。


殺蟲劑、建築材料、塑膠、化妝品及香水等,雖然都是POPs的來源,但研究發現,動物性食品才是人體累積大量POPs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油脂的肉類與乳製品,更是戴奧辛、PCBs這些劇毒POPs所最愛聚集之處。為了減少攝入過多的POPs,就要減少食用這類的食品。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就發現,素食者身上的POPs,比葷食者要來的少一些,而攝食大量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堅果、及野生魚類的人,體內的POPs也比較少


和緩的減重才是安全與持久之道
肥胖是孕育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以及癌症的溫床,因此,減重是促進健康的必要手段。然而,許多民眾為求速效,積極嘗試各種方式以求達到快速減重的目的,並以此判斷減重方法是否有效,而許多醫師也樂得配合演出。殊不知太過快速的減重,不但會造成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還會讓脂肪中累積的毒素跟著迅速溶出,造成體內的二次公害


要成功而安全的減重,最好從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持續的運動及攝取正確的營養素開始,讓體重持續而和緩的減少,這樣不但可以避免溜溜球效應讓身體復胖,身體也會有更充裕的時間將釋出的毒素代謝與排除掉,減重才能既安全、又能維持更長久的功效。



我們可以借重功能性醫學之助,來檢測體內藏了多少的毒素。功能性醫學可以從頭髮、血液或尿液這些檢體中,測量包括重金屬及有毒化學衍生物等各種環境毒素,並提供有效地清除方式。建議社會大眾可以將功能性醫學納入年度的健康檢查之中,讓自己對健康狀態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