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除了藥物,控制憂鬱症你還有新的選擇!


治療憂鬱症,藥物不是你的唯一選擇!

憂鬱正在大流行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於2014年3月19日,在網站上公佈了一個重要訊息:每10個美國人就有一個被指出有憂鬱症(An Estimated 1 in 10 U.S. Adults Report Depression)。以總人口數超過3億來計算,表示至少有3千萬的美國人正受到這個造成個人失能及社會、家庭沈重重擔的疾病所苦。

其實上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發表過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可直譯為“全球性疾病負擔”)這份報告,強調在15到44歲的這個年齡層(正值學習、工作與創造能力處於巔峰的時期),憂鬱症是造成社會負擔高居第二位的疾病。此報告同時也估計到了2020年,憂鬱症將會躍居全世界造成社會負擔第二位的疾病,而在開發中國家中,更是擊敗所有疾病、高居第一!

在台灣,憂鬱症的盛行方面亦不遑多讓。根據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的統計,台灣有憂鬱症狀的人約有200萬,占總人口比例的8.9%(和美國非常接近),其中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的人數就有125萬,占總人口數的5.2%。

唉,這個憂鬱的世界,真是讓人憂心忡忡啊!

抗憂鬱症藥物造成嚴重的副作用
當今憂鬱症的主流治療方式就是使用抗憂鬱症的藥物。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但也是讓醫生和病患非常頭痛的方式,因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實在太大了,有的甚至讓病人覺得吃了比不吃還痛苦。這絕不是空穴來風!根據研究,約有63%的病人在服用這些抗憂鬱症藥物之後,出現了至少一種包括焦慮、失眠、自殺念頭、增胖及性功能障礙等在內的副作用。

隨便舉一個例子。有一類常用的抗憂鬱症藥物,叫做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百憂解(Prozac)與樂復得(Zoloft)。許多病患在服用這類藥物後導致陽痿,以前大家認為只要停藥後就會恢復正常,但現在已經有研究發現,就算是年輕人(28到44歲),停藥之後陽痿的現象仍然持續。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驚!!42歲男性骨質密度不如70歲阿媽


男性雄壯威武英挺強壯的形象,在骨質疏鬆的潛在威脅下,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男性無法逃避骨質疏鬆的侵襲
黃先生,今年44歲,最近到筆者的骨質疏鬆症門診做骨質密度的追蹤。黃先生在兩年前(42歲)即曾就診過,當時經過DXA(檢查骨質密度的標準儀器)檢查後,發現黃先生骨質密度的T score只有-3.0,兩年過後的今天也絲毫沒有改善。T score是評估骨質密度的標準,低於-2.5就符合骨質疏鬆症的標準。在他前面看診的兩位70歲以上的阿媽,T score都高於-2.5。換句話說,黃先生的骨頭比這兩位阿媽還要疏鬆得多!這會是特例嗎?恐怕未必!


上週在一場有關骨質疏鬆症治療的討論會中,有一位醫師(58歲)提到他個人就有骨質疏鬆症,而且前不久才因為意外而造成壓迫性骨折,疼痛難當。類似這兩位男性的情況,在現今社會中恐怕並不罕見。事實上,一個2009年的研究就發現,約有1/4的男性在一生當中,必須承受骨質疏鬆症所導致骨折的折磨


骨質疏鬆是多種原因所造成的疾病
以往,骨質疏鬆被視為停經後女性專屬的老化疾病,當今所有針對骨質疏鬆症所研發的藥物,即針對白人女性這個族群做為研究的基礎。但是,近年的諸多科學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症專屬於某個族群、由單一因素所引起的舊觀念早已過時了。男性,甚至是中年男性,被診斷出符合骨質疏鬆症的,並不在少數。當今這方面領域的專家相信,骨質疏鬆症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所綜合呈現的一種多面向的疾病除了年紀、遺傳與賀爾蒙退化之外,氧化壓力、慢性發炎、過高的血糖、代謝症候群、營養不足、缺少運動的生活形態以及日曬時間的減少,都在加速骨質流失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別忽略它,這個簡單的檢查可能會救你一命!


你聽過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嗎?如果沒有,或是雖然聽過但卻不甚瞭解,那麼下面的文字或許可以幫助你遠離提早衰老的風險,甚而救你一命。


C-反應蛋白是發炎的指標
在面臨急性發炎或感染時,人體的許多組織,包括肝臟、白血球與脂肪等,會快速的分泌C-反應蛋白。它約在6到12小時開始爬昇,然後在第2到4天到達高峰。要等急性發炎期過去,才會慢慢回復到正常的水準。但是有些慢性發炎的疾病,卻會讓C-反應蛋白持續的居高不下,這就表示發炎現象已經不受控制,持續的對人體的造成傷害中。


C-反應蛋白可以預測罹患致命性疾病的風險
如果將急性發炎視為鯨吞,那麼慢性發炎就是一步步蠶食健康的隱形殺手。類風濕性關節炎、克隆氏大腸炎、甚至心臟病與癌症,都是慢性發炎直接導致的最終結果。臨床上醫師會拿C-反應蛋白的檢測數值,做為疾病控制或是否復發的重要依據。


然而,C-反應蛋白的意義,卻不僅僅在於對疾病的控制及追蹤。對一般尚無任何疾病徵兆(所謂的亞健康族群)的人而言,過高的C-反應蛋白,代表著在不遠的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的風險,要遠遠高出C-反應蛋白在理想範圍內的人


C-反應蛋白的最佳數值是多少呢?依據醫學的臨床統計,最安全的血液濃度最好能低於1.0 mg/L以下,高於3.0 mg/L就是處於高風險的狀態了,而介於1.0到3.0之間則是還有進步的空間。


C-反應蛋白直接參與發炎反應地進行
C-反應蛋白除了顯示一個人的發炎狀態外,邇近的醫學研究赫然發現,它也直接參與了發炎的過程。換句話說,原本以為只是球賽的裁判,後來卻被踢爆還身兼下場競賽的球員。這種球員兼裁判的現象,讓醫師在慢性發炎的治療與預防上,提供了另一個方位的思考。那就是,能有效降低C-反應蛋白的方法,就能有效控制慢性發炎

吃維生素B群可以預防失智症嗎?


許多現代人都會服用一些營養補充品,而維生素B群是其中的大宗。這個行為究竟是有益於健康,還是如同某些反對人士所說的,除了製造昂貴的尿液外,別無其他作用呢?


同半胱胺酸會傷害大腦
我們先來看看2013年所發表的一個研究。這個研究指出,血液中一個有毒的自然代謝產物—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與嚴重性的大腦疾病有密切關聯。當同半胱胺酸的血中濃度高於25.5 micromoles/L的時候,大腦顳葉(主管感覺、記憶和語言認知)發展成嚴重萎縮的機率會增加4倍,而大腦白質的異常更會增加5倍之多!這兩種腦組織病變,會使得個人罹患中風、失智症甚至死亡的機率大增。


哪些因素會使得同半胱胺酸失控?
同半胱胺酸原本是體內正常的代謝產物,但是如果將它代謝、排除的功能出現障礙的話,人體就會有麻煩了!同半胱胺酸不但會傷害血管、促成慢性發炎、加速大腦退化之外,還會損傷基因,導致癌細胞的產生或是促使其成長、轉移。邇進的醫學研究指出,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是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之一